菜市場政治學


  • 書名:《菜市場政治學 Who Governs?》
  • 目標:掌握一些討論台灣政治的語彙、認識割闌尾、社運、網戰、假新聞等公眾議題
  • 緣起:意外發現菜市場政治學這個網站,決定買書來看

杭亭頓:政黨輪替學說

他曾指出一個國家必須經過「兩次輪替的考驗」(two-turnover test)才可能是穩定的民主政治,此輪替是指「政府組成」的輪替、而不是政治領袖(i.e., 總統、總理)的輪替。

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1. 因果關係解釋 explanation
  2. 根據 explanation 做出預測 OR 將該事件放進更大的歷史脈絡當中、以理解其意義。稱為詮釋 interpretation
  3. 提出批判
  4. 提出規範性的建議,告訴人們應如何改進才正當、符合正義、貼近理想

何謂「後 318 現象」

318 之後,台灣的知識份子開始有想為台灣貢獻的焦慮感,進而造成柯文哲現象、時代力量崛起、菜市場政治學此書的發行、台灣 Bar、馬政府全面下台、民進黨大勝…等連鎖反應。

何謂行為主義(Behaviorism)?

美國二戰後興起的學說,主張政治理論必須建立在「可觀察到的行為」之上,且以統計學作為工具分析,提出假設、量化模型、進而建構理論。

舉例:心理學的行為主義(有點長+不合主旨,可跳過閱讀)

行為主義心理學 ( behavioristic psychology ) 的學習理論可分為古典制約 ( classical conditioning ) 與操作制約 ( operant conditioning )。

一、古典制約

原本無關、中性的「制約刺激」,多次與「非制約刺激」配對出現後,接著雖然改成單獨出現,也會引發類似於非制約刺激出現時所產生的非制約反應制約反應 (CR, Unconditioned Response ) 此現象稱為刺激替代歷程

狗的分泌唾液實驗

巴夫洛夫穿著實驗用的白衣進入動物房,把狗罐頭倒進餐盤中,餐盤中的狗食對狗而言是一種非制約刺激 (US),因為可以自然地引發狗流口水的反應,而這種因非制約刺激 (US) 引起的反應也就是非制約反應 (UR)。

有一天巴夫洛夫忘了帶狗食物,當他依然穿著實驗白衣進入動物房時,狗仍然有流口水的反應,因為狗學到的是實驗的白衣 (一個中性、無關的刺激, S) 會出現在狗食 (US) 之前,經過幾次配對之後, S 與 US 產生連結,變成一種制約刺激 (CS),當 CS 出現時, CS 會連結到 US ,狗即產生流口水的反應,此時的反應即可稱為制約反應 (CR)。

其他案例如:看到泡麵的包裝或廣告,雖然沒吃到泡麵卻也會造成唾液分泌。

古典制約學習的基本現象
  1. 消弱 (extinction):被騙多了也會學聰明的
  2. 自發恢復 (spontaneous recovery):就是健忘,忘了曾經受騙
  3. 類化 (generalization):單純就是太好騙了
  4. 辨別 (discrimination):只對特定的制約刺激做反應,而對其他刺激則不作反應

二、操作制約

從個體自發的反應中,選擇某一反應出現後給予增強刺激,使該反應經由後效強化而固定學習,此為刺激反應聯結 ( S-R 聯結 ) 的學習。

1.嘗試錯誤學習:

實驗依據:桑代克以貓進行迷籠(puzzle box)實驗,桑代克發現當貓初放進籠時,動作是紊亂的,直到偶然碰到門而使門自動開啟,進而取得籠外的食物。之後再將貓放進籠時,其紊亂動作減少,偶然碰到門把的機會反而逐漸增加。

2.操作制約:又稱工具制約 (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

實驗依據:史金納箱的大白鼠壓桿實驗:將老鼠關進箱內,箱內設置一個桿子,老鼠肚子餓時在裡面探索掙扎,誤觸桿子讓食物掉出來,老鼠即有食物可吃;之後只要老鼠肚子餓就會四處探索,期間又誤觸了桿子,得到食物。經過多次的探尋,老鼠漸漸知道當觸碰到桿子時,就會有食物掉落,於是只要牠肚子餓就會去壓桿子,換言之,老鼠因為食物的增強,知道去壓桿子取得食物,而不需要到處探索。由於老鼠按壓桿子變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或工具,故稱之為工具制約。

3.新行為的建立

行為塑成 OR 連續漸進法:將最後反應的行為,細分為若干步驟,依序漸進予以逐步增強,最後學會預期行為反應的程序。

這是種間歇增強,以逐漸訓練動物或人類養成某種動作技能的方法。此乃 Skinner 設計用來實驗研究包括一連串反應的學習。這種類似分解動作的方式,逐步漸進,最後終將多個反應連貫在一起,形成複雜的行為。一般而言,訓練動物類多是如此,例如:海豚、海獅、猴子表演等。人類行為學習有時候,有時也是如此。

何謂邊沁效益主義?

功利主義,又譯作效益主義,是一種倫理學之理論,認為最正確的行為是將效益達到最大。「效益」就是快樂,傾向得到最大快樂,而傾向避免痛苦就是正確。功利主義的創始人邊沁將效用描述為一個行為所產生的所有快感的總和,減去參與此行為的所有人的痛苦。功利主義是結果導向 ,結果主義認為任何行為的結果都是對和錯的唯一標準。

公民覺醒:2013 年 洪仲丘事件

此事件後網友發起公民 1985 行動聯盟,而主要口號是“公民覺醒 “, “Big Citizen is Watching You.” 希望公民認真監督公部門。此事件抗議馬政府、尤其是國防部對洪案的處理不當,集會規模在凱道聚集近十萬人(c.f., 2014 太陽花運動達到 50 萬人)。

後來「覺青」 一詞隨著太陽花事件沒有善終之後逐漸轉為負面。PTT 鄉民常指稱他們是一群反對國民黨而對社會沒有貢獻、不工作或社會化不完全的人,此貶義接近「左膠」。

什麼是「權威性人格」?

近年保守勢力興起(全球民主退潮),有很多人其實是民主政治中的反民主因子。舉例來說:川普強人政治、柯文哲現象,真的顯示大眾對權威崇拜的一面。很多人開始研究這種威權為何在戰後仍然興起。

「權威性人格」具備「反民主法西斯」的傾象,一方面對權威保持絕對服從、另一方面也從權威崇拜之中建立自己優越感(e.g., 柯粉、韓粉、英派)。

擁有此人格主要的特色如:保守主義、對權威被動服從、非批判性的思考、缺乏自省、對於公民不服從者(e.g., 大腸花、左膠、覺青)採取譴責、抗拒主觀意識、集體主義大於個人主義、破壞性與犬儒…等等。

權威性人格對民主政治有阻礙。當此人格成為集體的社會心理,就會導向迷信權威、排斥異己,尤其在外在環境出現改變(高失業率、政府腐敗或無能)就會使此人格開始對威權時代產生緬懷,訴諸強人回歸執政,此現象已經在俄羅斯、玻利維亞發生,而台灣也有類似現象。

什麼是犬儒主義?

藉著輕蔑他人、合理化自我的偏見,例如:社會本來就長這樣,你又不能改變社會、只能適應它;人性本自私,你不能接受就是你的問題。

犬儒主義(cynicism)他原指古希臘的一個學哲流派。當時奉行這一主義的哲學家或思想家,提出絕對的個人精神自由,輕視一切社會虛套,習俗和文化規範,過著禁欲的簡陋生活,他們的舉止言談行為方式甚至生活態度與狗的某些特徵很相似。它在今天被簡單地概括為:玩世不恭加憤世嫉俗。例如網路各大BBS潛水,且發表言論有以上傾向。

犬儒主義的人們不僅有「鴕鳥心態」、「思考恐懼症」和「初老症」,「娛樂至死」(崇尚個人享樂主義,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看客心態」(阿 Q 式的冷漠、麻木與圍觀,崇尚「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處世哲學);「信仰缺失」(存在信仰與道德有關的精神危機,道德赤字與壞賬凸顯) 等,也是犬儒的真實體現。

他們及時行樂、漠不關心,像看客,可以對邪惡表現出超強的淡漠。然而,對於他人的熱血衝動,高揚的理想追求,他們表現出十分不屑,不假思索地懷疑一切,不相信一切。這其實也是「思考恐懼症」的表現,因為不進行獨立思考,無法辯識真相,只好走極端,要麼盲目相信地跟風,要麼盲目不相信地跟風。無論哪一種狀況,他們都認為自己已經看透一切,透著一股犬儒味。

犬儒的代表人物是狄奧根尼,以討飯為生,亞歷山大國王巡遊,遇見正躺著曬太陽的狄奧根尼,亞歷山大走到他身邊問他:「我能為你效勞嗎?」狄奧根尼回答說:「只要你別擋住我的太陽。」

早期的犬儒,看起來活得像條狗,但他們過著嚴肅的精神生活,傲視一切,自我欣賞,無所顧忌,甚至是激烈的社會批評家。但是,後期的犬儒卻將傲視一切、無所顧忌,變成了滿不在乎和玩世不恭。原因在於,犬儒開始是無拘無束,我行我素的,被專制極權一再打壓和「反對無效」之後,就委屈求全。

馬克思主義 v.s. 資本主義

馬克思曾經提倡「消滅私有產權」,聽起來很難接受,感覺像是過於理想的社會主義,畢竟資本主義的根本就是私有產權。資本主義之所以不平等、不公平,在於他預設會發生利益衝突,讓每個人都成為潛在對手,而「自由主義」又把這種衝突正當化(e.g., 本來就是努力的人要賺多一點啊,是那些窮人好吃懶作…)。

台灣的選舉制度(高中公民課程)

我們可以把選舉體制分成三大類:多數決、比例代表制,以及混合制。「多數決」顧名思義,就是指票數最多的當選,而比例代表制則是按選票比例轉換成席位(主要是選黨不選人)。

台灣目前的選制是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也就是混合了多數決和比例代表制:每個人可以投「區域立委」以及「不分區立委」兩票,第一票投給人,第二票投給政黨。

第一,在地方選區都是採用單一選區(每個選區選出一人)簡單多數決(FPTP, first-past-the-post),就是票數最多的當選;

第二,在不分區立委方面是使用比例代表制,選黨不選人:政黨提出一份候選人名單,選民直接把票投給政黨。我國目前有34席不分區立委,所以像是2012年國民黨獲得48%的政黨票,48%乘以34席=16席不分區立委。由於區域立委和不分區立委的選票是分開計算,所以稱為「並立制」;相對來說,德國的「聯立制」以第二票(政黨票)做為分配席次的標準,讓各政黨的席次數目和政黨票得票比例相當。

杜瓦傑法則(Duverger’s Law)

「單一選區簡單多數決」傾向於造成兩黨的對決,因為只有大黨才有能力取得多數(甚至是過半)的選票,所以選民不會把票浪費在沒有當選希望的小黨身上,最後結果就是造成兩黨制。2008及2012的選舉結果也印證杜瓦傑法則:區域立委只有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立法委員能當選。

為了平衡比例性不足,許多國家採用「比例代表制」,較直接地把政黨的支持度換算成席次,在許多歐陸國家都是如此。這樣的好處是完全反映民意,選民比較不需要「策略性的選擇」自己的第二偏好,也不會有50%得票率就取得將近80%席次的事情發生;壞處就是較難出現單一政黨取得過半席次,必須和其他的黨組成聯合政府,如果有聯合政府內的政黨不滿政策方向、退出執政聯盟,則有可能會造成「倒閣」的後果,國會必須提前解散重選。而且,這個制度無法選出代表各區域的立委,所以有些國家採用單一選區加上比例代表制的「混合制」。

優點和缺點都是相對的,因為,若是採用單一選區簡單多數決,如果又搭配了任期固定的總統制,則遇到重大爭議的時候,無法以解散國會重選的方式來重新探詢民意,有可能造成憲政僵局(多數黨堅持己見,少數黨的意見或者已明顯改變的民意只能等到下一次改選的時候才能反映出來)。

為什麼參與/不參與社運?

主張「理性選擇理論」的社會科學家認為,人們只做效用為正的事,理論上人們選擇參加各種造勢或投票、抗議,都會先思考議題是否切身相關。舉例來說:農夫不會為了半導體產業政策上街頭。「理性忽略」的理論則指出,人民如果取得政治的資訊(例如收集服貿資料)的成本高於資訊所能帶來的效用,那麼理性的人會選擇保持無知。

然而,社會是一種重複賽局,今天幫別人說話、明天別人才會幫忙你。雖然囚徒困境指出理性的人類難以合作,但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期一會。雙方同屬於一個小圈圈越願意協助當下無實質好處的事情;相較之下,觀光景點的商店坑殺外國觀光客就很現實,畢竟不會再遇上了。

「政治正確」是美國不寬容的最新表現形式。它非常的惡毒,因為它是偽裝成寬容的不寬容。——喬治·卡林(美國黑色幽默單口相聲大師)

選戰策略與理論比較

50510180-a71b5e80-0ac3-11e9-9099-4eaca1c45ae8

「團結牌」(e.g., 藍綠造勢大會,營造選情危急)、「統獨牌」(e.g., 兩岸一家親)、「族群牌」(e.g., 反同婚)是台灣常見的三種策略。

什麼是「政策買票」?

政策買票是只說相信某特定族群會有特定喜好,因此針對他們提出量身訂造的政策,例如增加老人年金、或是延長婦女育嬰假。

為什麼原住民是國民黨的鐵票倉?

  1. 民進黨給予原住民語言焦慮,要說「台語」才像是台灣人
  2. 外省人和原住民衝突較少(相較於較早來台的閩南人)
  3. 光復初期黨政合一,逐漸收攏原住民部落

空間投票理論 & 中間選民定理

以理性選擇為立論基礎的經濟學者唐斯,率先提出「空間投票理論」(spatial voting theory)來解釋投票方式,認為選民的投票行為是經過判斷所做的理性決定。他認為選民是理性的動物,而理性的人所做的決定往往基於如何能為自己帶來最大利益;因此,在做出投票決定的時候,考慮與自己立場最不衝突的候選人會是理性選民認為是最安全有保障的作法。用大家比較熟悉的「服貿」議題來舉例,如果支持服貿協議的程度以0-10分來區分,0分是極度不支持簽訂服貿,10分是極度支持,然後畫出一條光譜。

唐斯進而提出「中間選民定理」,只有兩位候選人時如果想極大化選票,必須站在選民分佈的「中位數」選民所在的位置、跟他採取一樣的空間利益關係。

總統只要依照中位數做事就好?

當然選舉之前有很多候選人會大開支票、為了極大化票數而依照中位數做事,但選上後必須考量少數人民意,否則易陷入民粹。

日本年輕人政治冷感

始於 1955 年的自民黨一黨獨大體制(稱為五五年體制)造成人民不信任政府、做什麼都不會改變的消極態度。這個現象影響很大:年長者、動員力較強的政黨(可能有宗教介入)、利益團體,會因為年輕人不投票而把持整個政壇,結果只反映出此三種團體的聲音而不是全民需求。

近來有許多人提出「寬鬆教育」,也就是少一點填鴨課程、多一些自由思考與論述,並且有不少 NGO 開始在日本發聲。

什麼是吉尼指數?

是一種衡量集中度的方法,通常用來專指「所得分配的平均度」0 表示財富完全均攤、100 表示完全不均、全部在百分之一的金字塔頂端。其中香港的指數超高、達到 54,而美國則是 41、至於台灣是 34 ,算是全球相對均等的國家了。

無家者的工作分類

img151

台北萬華的艋舺公園,圖片取自《無家者》一書。原本無障礙的座椅為了禁止無家者躺臥因此加裝分隔,減少了無家者居住的空間。

無家者的工作多元,例如:走陣頭、建商的人形立牌、乞討、音樂創作、販賣 Big Issue 雜誌、賣玉蘭花、資源回收、發傳單、以及比較新興的街頭導覽員。

其中仍有不少的嚴重精障者無法進行以上工作,需要專人照顧。

鴨嘴獸計畫

柬埔寨的「鴨嘴獸計畫」為日本學生創立的非營利組織,希望幫助柬埔寨年輕賣春的女性,他們傳授女性縫紉等手工藝的工作、以提供一個新的工作管道。

什麼是公民民族主義呢?

一般我們都認為,民族主義是一種(政治)右派意識形態。這個意識形態認為,一個民族的成員比非這個民族的人們優秀,於是後者被排除於民族國家之外,或是沒有資格成為其完整的成員。如果這個劃分群體的標準是種族(ethnic)時,這樣的想法尤其有害,外來移民可能無論如何嘗試,都無法成為這個民族國家的一分子。這種形態的民族主義通常被稱作「種族民族主義」(ethnic nationalism)。

與其相對的是公民民族主義(civic nationalism)。公民民族主義接納任何認同其族群、接受她的公民價值的人們成為其成員,不會因族裔而排斥新成員。公民民族主義是西歐國家的常態(法國,英國,瑞士,荷蘭與北歐國家),而種族民族主義的例子則是德國、東歐國家以及西歐的邊緣國家,例如愛爾蘭。

至於蘇格蘭呢?為什麼要獨立?蘇格蘭是個在中世紀初期就存在的古國,曾與英格蘭打過數次反侵略戰爭與獨立戰爭,所以民族尊嚴上希望尋求獨立或許對不少人而言就已經成為自然的事。蘇格蘭的歷史與種族和英格蘭的同質性極高,蘇格蘭獨立運動主張的民族主義並不是傳統的種族民族主義而是公民民族主義。公民民族主義認定民族成員的標準不在於血緣,而在於成員是不是認同一地方公民社會的價值觀、是否願意參與公民社會活動。最後結果失敗,反對獨立方以 55% 的比例擊敗 45% 支持獨立方。

References:

  1. 菜市場政治學:政治意識型態,台灣人左傾與反商?
  2. 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
  3. 菜市場政治學,選舉制度 ABC
  4. 行為主義心理學
  5. 廖保平:中國為何多犬儒?

Related Posts

82年生的金智英

Grit

Negotiation

TSMC - Morris Chang

Introduction to IC industry

Statement Dog - Growth Stock

Fundamental Analysis - Disney

Predictable Irrelational (2)

Predictable Irrelational (1)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