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t


  • 書名: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 主題:討論「恆毅力」這樣的人格特質,以及如何培養。破除天賦至上的迷思

各行各業的成功關鍵

  • 企業家:你要能夠精算百萬元的投資決策,晚上還能安穩入睡(勇於承擔財務風險)
  • 藝術家:創作的強烈動力與熱情
  • 運動員:勝利的快感與贏家的滋味
  • …但是否有共同點? Grit

堅持不懈

  • 自己永遠不夠好,從不自滿或安於現狀
  • 滿意自己永不滿足的狀態
  • 追求所帶來的喜悅,不亞於達到目標的喜悅
  • 即使某部分過程枯燥或沮喪,都不會放棄

天賦與恆毅力毫無關聯

  • SAT 成績較高的學生,平均的恆毅力比同儕差一些些(負相關)
  • 潛力是一回事,發揮潛力是另一回事
  • 認為天資聰穎的孩子會持續領先,似乎是在自然不過的事 → 天賦的迷思
  • 潛力都有上限,但是只有極少數有恆毅力的人,會發揮到上限

天才崇拜(天份偏誤 naturalness bias)

  • 問卷問說「你招募新員工時,是看他努力還是看他聰明」結果大部分人都選擇努力
  • 但是,生活中的種種小事,大家崇拜的都還是天才
  • 例如有一個天才型創業家(學歷超好、但沒經驗)還有一個努力型創業家。大家會崇拜前者,覺得他一定會成
  • 表面上說在意的東西,結果跟心底的不一樣

安隆弊案:集結天才的自戀

  • 要求員工證明自己比別人都聰明
  • 自戀文化,每個人都自命不凡
  • 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因此一直炫耀
  • 鼓勵短期績效、缺乏長期規劃
  • 考績定去留 (pip 制度) → 變相獎勵欺騙、不管誠信

迷信資優,讓我們忘了努力

  • 過於強調天份,就會忘記其他特質的重要性(例如恆毅力)
  • 我也常掉入這種陷阱,遇到非常欽佩的人會反射性感嘆「真是天才!」
  • 但大家都知道這不是唯一原因,可是潛意識還是偏好天才

天才成為不努力的藉口

  • 當一切很完美時,我們會追問這些是怎麼來的。我們會沈浸其中,彷彿一切是變魔術。
  • 我們想要相信天才是渾然天成的,這樣就不用跟他比、發現自己不足
  • 把天才塑造成神話,我們就擺脫負擔
  • 反省的方法:他們的優秀是努力所成就,是逐漸變成天才的
  • Woody Allen: 人生 80% 的成功,是靠著「上場比賽」。只要上了場,距離獲勝就不遠了

formula

  • 天份 x 努力 = 技能
  • 技能 x 努力 = 成就
  • 努力被乘以兩次
  • 天份:技能進步的速度 v
  • 努力:時間長度 T
  • 努力可以幫助培養技能,而且還能讓技能更有 productive、得到更高成就

恆毅力測驗

  • 熱情是長期不變的投入,而不是熱切的程度
  • John Wooden (UCLA) 帶來十次總冠軍,他主張的是找出 overarching vision

終極目標

Grit%20cb1485b5dd2c4e8b959d5b5f7219363c/IMG_9258.heic

  • 例如:底層目標有「每天八點準時上班」
  • 他的 parent node 可能就是「當個守時的人」
  • 頂層目標不是達成目的的方法,而是目的本身
  • 只有頂層目標、沒有中低層:樂觀幻想。只會打高空、沒有真實去做或是沒有那個毅力
  • 只有中低層、沒有頂層:瞎忙,沒有獲得成就感或是離夢想更近

取捨

  • 有些底層目標需要放棄,因為時間有限
  • 成功的人想決定「要做什麼」首先需要決定「不做什麼」
  • 找到能幫助達成頂層目標的新的底層目標
  • 目標層級越高,越是該撐下去

恆毅力 = 熱情 + 毅力

  • 為目標奮鬥的程度,不只為了糊口或賺錢。是為了未來人生積極準備
  • 不因為可改變而放棄,不會一昧追求換跑道的新鮮感
  • 意志堅強,只要打定主意,就會堅持到底
  • 不因挫折而屈服

追隨熱情是空話

  • 最常出現在畢業致詞,就是追隨你的熱情
  • 「我很幸運,我每天起床都很期待今天的工作,等不及要投入下一個專案…」
  • 你沒辦法找到一個工作,會讓你只做你愛做的事
  • 重點是「培養熱情」去找到你的熱情是什麼
  • 「前一刻仍對未來毫無概念,下一刻就豁然開朗、知道自己的志業」
  • 事實是,大多人都花幾年探索,現在的廢寢忘食的工作、也不是一開始就一見傾心,當時並沒發現是志業
  • 興趣就像找伴侶,不能堅持等那個完美對象出現

熱情是一輩子的深耕

  • 一、童年說的志業,通常言之過早
  • 二、興趣不是透過內省發現,而是和外界互動被激發的
  • 三、發現興趣後,接著要到「發展」階段。你要不斷的觸發自己的熱情,培養他,不然火苗會熄滅。
  • 四、身旁要有一群人的支持鼓勵。

先學會玩,在開始下苦功

  • 第一階段(早期)都是多方探索,也就是玩
  • 早期的鼓勵很重要
  • 早期的自主性也很重要。強勢的父母或老師,會削弱動機
  • 專業運動員都是嘗試多項運動後,選定一個深度訓練

早期鼓勵

  • 小孩有對吉他有興趣,就去放一把吉他在他房間,讓他想彈琴就可以彈琴
  • 父母有責任讓小孩探索他們有興趣的事物,順著興趣發展
  • 貝佐斯:www.relentless.com

Short-termer

  • 喜新厭舊,沒有辦法專注做一件事做三年五年
  • 對什麼都有興趣很好,可是不能挖深不好
  • 要能夠挖掘興趣、然後發展深化興趣

沒有進步是因為沒有刻意練習

  • 故意每次目標都訂得高一些些
  • 想辦法「自覺不足」,找出弱點並改進
  • 練到「不自覺的游刃有餘」
  • 刻意練習是痛苦的,比起隨意練習難很多
  • 但是若不做,只是漫無目的的「重複執行動作」毫無進步本身就是種痛苦
  • 刻意練習是為了準備,心流則是為了表演
  • 如何解決刻意練習的痛苦感?把它變成習慣,然後習慣成自然。同時間、同地點、同樣方式做。

熱情 = 興趣 x 目的

  • 熱情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興趣,另個是造福他人的意圖
  • 目的就是,我做的是對他人有利
  • 利他主義者

心理幸福 v.s. 享樂

  • 亞里斯多德所提出
  • 前者是個人的良善與內在精神一致,較為高尚與純淨
  • 後者是自我中心的正面經驗,較為原始與粗俗
  • 以追求快樂為原則,是人類的本能(後者),有利於生存
  • 但人類已經發展到懂得追求意義的境界,成為群居動物。
  • 互相交流與服務,更有利於生存,想要與他人連結的渴望,就像對快樂渴望一樣
  • 我們被賦予這兩種快樂的比重都不同,有人追求目的的重視,有人追求愉悅體驗

工作、職業、志業

  • 工作 job:我在砌磚。生活必需,跟吃飯與睡眠一樣
  • 職業 career:我在建教堂。視為邁向其他機會的道路
  • 志業 calling:我在打造上帝的殿堂。人生最重要的事
  • 「我們都渴望意義」:沒有職業的抱負,只想正當工作過生活並沒有錯 — 但是人通常想要更多

助人就是利己

  • 「他人導向」、「自我導向」來看自己的職業
  • 自我導向:我想成為設計師、因為很好玩很有成就感
  • 他人導向:我想當工程師,因為我想幫弱勢解決問題
  • 最好的狀況是兩者皆備
  • 思考如何用小規模的行動,具體改變現在的工作、讓他更貼近你的終極目標 → 工作塑形 job crafting

習得無助、習得樂觀

  • 白鼠的實驗
  • 想改變,就會找到方法

固定思維、成長思維

  • 語言可以強化信念
    • 太棒了,你真是天才 v.s. 做得真好,我們努力有了成果
    • 這不是你的專長,沒關係我們再試試其他的 v.s. 設下高標準,我會陪你一起達到
  • 讚美努力、而不是表揚天份
  • 永遠有再試一次的機會:家長不該顯現「犯錯誤是有害、有問題」的反應
  • 「沒關係,從這我們這次學到什麼?」
  • e.g., 還好啦,就當作學到一課。至少下次就不會再犯了
  • 殺不死你的壓力,讓你一輩子變得更堅強

脆弱的完美者(fragile perfects)

  • 遇到挫折很難再次站起來的人
  • 很清楚怎麼成功,但搞不清楚如何對付失敗
  • 解決:強韌訓練(resilence training)樂觀的自我對話 → 也可用在對付習得失助

家庭教養

  • 嚴格:「我知道決定權在我自己,我不是照著我爸的話去做。並不是控制你、把你變得跟我依樣,叫你彌補我做不到的遺憾」
  • 關愛:「爸媽無條件支持我,他說我堅持下去,相信能做到」
  • 嚴格與關愛不用二選一
  • 過度寬容的父母,非常支持孩子,但他們不夠嚴格,無法培養的能力。短期來看覺得溫馨,但長期則是小孩不容易成為獨立、有自信的大人。
  • 剛好嚴格的挑戰,搭配持續的支持與尊重

Grit%20cb1485b5dd2c4e8b959d5b5f7219363c/Untitled.png

課外活動,練習對困難事務的堅持

  • 把小孩放進某個有系統的課外活動:芭蕾、鋼琴、小提琴、美式足球
  • 兩個重要特質,其他環境難以複製
  • 一、有個成年人掌握全局,支持又嚴厲,而且不是爸媽
  • 二、宗旨是培養興趣、練習、目的
  • 我會建議你在孩子年紀夠大時,由你找出他可能有興趣的課外活動,然後讓他發展、督促他。

上課、電動、芭蕾

  • 上課很無聊,但很難
  • 電動很有趣,但很簡單
  • 芭蕾很有趣,但也很難 → 適合培養恆毅力
  • 需要是能投入多年的東西,而不是幾個月

強化放棄

  • 如果小孩覺得這太難,馬上放棄,然後在每件事都一直有這種惡性循環
  • 每次都錯過看到成果、產生信心、進入良性循環的機會
  • 如果他在大人的催促下不斷嘗試,然後某天終於突破自我、得到極大的成就感。這會讓他去挑戰其他更困難的事物
  • 習得勤奮:越困難,越能激發潛能。勤奮與獎勵之間的關聯是可學習的,動物先天都懶惰,會避免消耗卡路里。因此需要獎勵,例如讚美。
  • 每週的「困難任務規定」:你可以放棄,但必須等一季結束、或是某個自然的截止點,才能放棄。
  • 你開始投入,就要至少做到某段落才能停止。換句話說,「不可因為某天老師罵你、比賽輸了、昨天沒睡飽,而放棄」

組織文化

  • 你想要變得更有恆毅力,就加入恆毅力很高的文化
  • 你是領導者,希望人們更有橫溢力,就營造有恆毅力文化

消耗模式、發展模式

  • 奉行「倖存者才能成功」的信念,以恐懼逼迫部下達到高標 → 消耗模式
  • 有你在前方領導,一起奮戰、找出他們需要的支持、協助達到目標 → 發展模式(前方領導模式)
  • e.g., 你這個弱者!v.s. 你可以的!我在這等你!

內省性格、人際性格、智慧性格

  • intrapersonal character: 恆毅力、自制力,例如抗拒手機誘惑。有助於個人目標完成
  • interpersonal character: 知足感恩、應對進退、情緒管理,和睦相處的能力
  • intellectual character: 好奇心與熱情,積極接納多元

總結

  • 恆毅力可以培養
  • 由內而外,透過培養興趣、刻意練習,或者設定目的,找出利他主義的自己。然後總結就是找尋熱情,而不是追隨熱情爾以。
  • 由外而內,則是跟好的人相處。家長、教練、同學。例如參加有系統的課程,像是芭蕾舞,就能有趣、也有難度的恆毅力練習。
  • 如果對任何事都貫徹到底,毫無例外,也會錯失投入其他事物的機會。因此還是要停損低層目標、但堅守終極目標。
  • 卓越與良善,永遠選擇良善

我們每個人都有極限,不只是天資而已,機會也有限。但是,我們想到的限制往往是那些畫地自限,而不是真的極限。真正的恆毅力,是跌倒七次、要爬起來八次。

Related Posts

82年生的金智英

Negotiation

TSMC - Morris Chang

Introduction to IC industry

Statement Dog - Growth Stock

Fundamental Analysis - Disney

Predictable Irrelational (2)

Predictable Irrelational (1)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Economics in Brief